新华社广州7月14日电(记者 邓瑞璇)“给我讲一个温暖的睡前故事吧!”“老师用英语怎么说?”“没有抽到隐藏款很难过,怎么办?”这些天马行空的对话不是两个人之间的交流,而是玩家与AI毛绒玩偶的互动。
这款“会说话”的玩具,是东莞潮玩品牌“娃三岁”推出的新产品。毛茸茸、童趣十足的外表之下,搭载着AI大模型,主打语言交互与智能陪伴。产品上市不久,不仅俘获了小朋友的心,也成为许多青年人的“好玩伴”。在多个社交平台上,人们分享自己抽中的盲盒玩偶以及与之有趣的交流互动,并为其贴上“超萌”“可爱”“治愈”等情绪性标签。
从城市街头人潮涌动的潮玩门店到社交平台上展示的潮玩开箱分享,从盲盒的随机惊喜到二手市场的溢价交易,近年来,潮玩正以势不可挡的姿态成为年轻人消费的新偏好。《中国潮玩与动漫产业发展报告(2024)》显示,中国潮玩产业的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63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600亿元,预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,潮玩产业的市场规模仍将保持较快增长,其增长率在20%以上,并在2026年达到1101亿元。
潮玩的流行背后,是年轻人消费逻辑的转变。“传统消费大家关心‘有什么用’,现在则是花钱买开心、买解压、买认同、买治愈,年轻一代在用真金白银为情绪和感受买单。”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广州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明充分析,潮玩把抽象情绪,变成了可触摸、可炫耀、可收藏的“实体化情感”,因此成为年轻人表达自我、寻找圈层认同的“社交货币”。
情绪消费与情绪经济正在成为驱动消费市场的新增长点。《情绪消费崛起:2025年市场格局与未来走向》显示,中国情绪消费市场规模预计到2025年将突破2万亿元,热门情绪消费品类包括盲盒经济、潮流玩具市场等。
在名创优品门店,首发、IP联名等潮玩引发消费者购买热潮。新华社发
不少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他们在市场调研中发现,年轻人对缓解压力、寻求心理安慰的消费需求上升,可爱、丑萌、古怪等多样化的潮玩设计成为理想消费载体。“消费者喜欢设计独特的潮玩,他们通过与潮玩的情感互动,可以在其中读到自己想要的故事。”“娃三岁”品牌所属公司、大漂亮(东莞市)玩具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徐少胜说。
火遍全球的LABUBU正是这种情感投射的体现。“我觉得它外表看起来就很叛逆,有种敢于打破常规的态度,好像我的心理替身。”在杭州工作的小许说,她把LABUBU挂在自己的背包上陪伴自己出行,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。
这个尖耳朵、大眼睛、露着牙齿顽皮大笑的角色不但备受国内消费者喜爱,更征服了东南亚、欧美等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。“全球的年轻人在本质上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是没有差异的,大家都热爱生活,热爱文化潮流和美好的内容。”泡泡玛特国际集团副总裁陈晓芸说。
东莞潮玩公司推出的烧鹅玩偶,以烧鹅铺子的互动形式吸引了不少消费者。新华社发
如今,潮玩企业更是不断创新“玩法”,如情绪盲盒、IP联名等不断上新,“过家家”式、高科技感等沉浸式场景等,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情绪消费新体验。潮玩企业也从单纯的制造商转型为“情绪服务商”,延伸出IP孵化、线下剧本杀、数字藏品、主题乐园等新业态,同时潮玩与美妆、文旅、科技等领域的跨界合作,让“情绪价值”渗透到更多生活场景。
“文化、技术正在深度赋能潮玩产业与情绪消费,未来,情绪经济的导向应该更健康、更有温度。”李明充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