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8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“高质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规划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,介绍“十四五”商务高质量发展成就。上游新闻记者在发布会现场了解到,“十四五”时期,我国新型消费亮点纷呈,有些地方将博物馆、海洋馆“搬”进商场,购物、逛展、亲子娱乐等需求“一站搞定”,文创优品、各地特色名品等国货“潮品”畅销海内外。
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介绍,这五年,商务部推动消费市场,从规模来讲是稳步扩大,从结构来讲是持续优化,从潜能来讲是不断释放,做强国内大循环。“十四五”时期国内消费有4个变化和亮点:
第一是“扩容”,超大规模市场体量更大。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的地位更加稳固,我国社零总额从2020年的39.1万亿元提升到去年2024年的48.3万亿元,年均增长5.5%。和美国比,从绝对值来看,我国的社零相当于美国的80%左右;但是从实际购买力来看,按照世界银行所给出的数据和算法,我国的社零已经超过美国,是美国的1.6倍。从今年运行看,全年社零肯定超过50万亿元。一些细分领域的规模保持“龙头”地位,比如我国的网上零售连续12年全球第一,汽车销量也是全球第一。空调、洗衣机等家电细分领域销量,也都是全球第一。
第二个是“提质”,也就是品质的提升,品质消费走进了千家万户。人民群众的生活从原来的“过日子”变成“过好日子”。商品消费方面,我国推动出台了系列支持政策,比如消费品“以旧换新”,这不仅是一个消费的刺激政策,更重要的是换出了智能和绿色,智能消费和绿色消费提升了大家的品质生活。自去年9月开始推动以来,限上单位的家电类商品零售额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;2024年新能源车保有量较2020年增长5.4倍,今年上半年我们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50%,达到了50.2%。截至上半年,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2.9万亿元,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优惠。在服务消费方面,“十四五”期间,我国服务消费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,2020-2024年,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年均增长9.6%,服务消费这个阶段的矛盾主要是供给侧的部分短缺,更确切地说是优质服务供给的短缺。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针对性施策,对外开放、对内放开,解决供给侧优质服务的短缺。对外开放“做加法”,扩大医疗等领域的开放试点,引进更多的优质服务;对内放开“做减法”,推动出台支持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“1+N”系列政策,开展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,围绕健康、养老、家政等细分领域,减法就是减少一些限制性的措施,丰富服务供给。
第三个是“焕新”,新型消费亮点纷呈。我国实施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,助力传统业态的“旧中出新”。比如说有些地方将博物馆、海洋馆“搬”进商场,购物、逛展、亲子娱乐等需求“一站搞定”,商场里边也跨界融合,商旅文融合“一站式”服务,不断有很多创新。我国支持老字号创新发展,文创优品、各地特色名品等国货“潮品”畅销海内外。我国也推动新型消费业态融合创新,大力发展数字消费、品质电商,培育首发经济、“人工智能+消费”等新增长点。这次以旧换新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智能家居消费。还有很“潮”的谷子经济、潮玩盲盒这类新潮流新风尚,媒体报道也经常说“Labubu现象”风靡全球。
第四个是“开放”,国内外市场联动互促。一方面,更多优质商品服务进入了中国,我国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,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,特别是连续举办进博会和消博会,2021-2024年我国累计进口消费品7.4万亿元,中国的大市场为全球的发展贡献巨大力量。另一方面,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,各方的宾客到中国来旅游购物,感受到“中国购”的魅力。我国组织了“购在中国”活动,特别是优化了离境退税政策,2024年入境游客总花费是942亿美元,增长的数字很亮眼,是77.8%,“中国游”的流量转化为“中国购”的增量。
王文涛表示,展望“十五五”,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,消费市场的潜力大、韧性强、活力足的特点没有变。商务部会在总结“十四五”的基础上,把一些好的经验、好的做法,对中国市场有效的、深受老百姓欢迎的政策,转化为常态长效政策。同时,还会针对严峻复杂的形势、国际变化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,会因时因势提出一些新的应对政策。 “就像以前说的,我们工具箱是丰富的,我们也会充分准备,而且更重要的是,因时因势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,进一步激发商品消费发展动能,释放服务消费潜力,放大新型消费带动效应,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,做强国内大循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