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电商库存管理中,通常会使用ABC 分析法来对库存进行分类,即基于价值(销售额或毛利),将商品分为ABC三类
但是这个分析方法很容易产生误判。比如:茅台因为单价高,所以累计销售额高,按照ABC分类,分为了A类,应该多囤货以保证一个较高的库存覆盖率,但而实际上,这类商品每个月销售情况相对稳定,也就卖得出少量而已。
由此就将商品划分成了9类:AX、AY、AZ、BX、BY、BZ、CX、CY、CZ;依据每类的特性,有不同的补货策略
AX类商品高销售额但需求稳定,囤货资金占用高,由于不容易爆单或爆冷,囤的货又很容易用不上,因此可以备少点,靠勤补货维持供应。
A-Y 类商品高销售额且需求波动小,资金占用较高,需求虽有波动但幅度不大。可备中等量库存,每周补货以适应小幅变化。
A-Z 类商品高销售额但需求波动大,资金占用高,需求不稳定易出现大幅波动,过量备货易积压。因此备少量货,靠即时补货应对。
即库存只剩下 12 件时,就应该启动补货程序,补货策略采用 JIT 模式,即要跟供应商商定,下单后可以马上补货。
BX 类商品销售额且需求稳定,资金占用中等,需求稳定,适合批量补货降低成本,每月补一次。
B-Y 类商品中销售额且需求波动小,资金占用中等,需求有小幅波动,可根据季度趋势调整库存,弹性备货。
B-Z 类商品中销售额且需求波动大,资金占用中等,需求波动大,难以预估,靠订单驱动补货,试销时小批量补货。
即库存只剩下 24 件且有持续订单时,就应该启动补货程序,小批量补货测试市场。
C-X 类商品低销售额且需求稳定,资金占用低,需求稳定,适合大量备货降低采购成本,减少补货次数。
C-Y 类商品低销售额且需求波动小,资金占用低,需求波动小,可宽松备货,每季度补一次货。
C-Z 类商品低销售额且需求波动大,资金占用低,需求波动大,无需多备货,按需零星采购。
使用九数云构建一个ABCXYZ库存分类模型,将商品分类可视化,并点击联动明细表,获取补货提醒